2018年第2期“反贫困研究”栏目共推出四篇文章
《交易成本视角下小型基础设施的农户受益机制——基于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的分析》:以8省9县的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的受益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构建了一个交易成本分析框架,从生产成本、交通运输成本、信息获取成本和集体行动成本四个方面解析小型基础设施的精准扶贫机制,并发现以小型基础设施为主的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通过多种途径降低了贫困农户生产生活的交易成本。为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扶贫项目的影响机制,以及完善扶贫项目的受益机制设计方面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产业扶贫:在政府行为与市场逻辑之间》:产业扶贫始终处于政府行为与市场逻辑的巨大张力之中。产业扶贫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行为依据的是政策和上级的命令,但产业发展则必须遵循市场的逻辑,需要考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规避市场风险。产业扶贫内含的政府行为不可避免的面临市场逻辑的严厉约束。以西部某县的产业扶贫为实证研究对象,主要探讨政府主导的产业扶贫对贫困户脱贫效果的影响,分析产业扶贫中的政府行为与市场逻辑的关系,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张力,通过西部某县实施产业扶贫的案例深描,分析产业扶贫所面临的市场困境与现实选择,进而提出完善产业扶贫的深化路径。
《流动人口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及其扶贫策略》:流动人口贫困问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尤其是对于如何有效识别贫困流动人口、如何构建流动人口扶贫工作体系,以及如何实现跨城乡、跨区域管理等问题还存在着较大的讨论空间。文章尝试从理论层面讨论流动人口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分析当前流动人口扶贫工作存在的理论障碍与工作难点,从战略层面提出未来应对流动人口贫困的基本思路、价值取向和工作原则,并结合已有政策提出现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我国众筹扶贫事业的现状和发展研究》:众筹扶贫在我国的总体情况如何,有何特点和规律,怎样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尚需系统梳理和总结。文章通过收集并汇总2014-2016年媒体报道的众筹扶贫案例,分析我国众筹扶贫事业的总体现状、发展背景和实践意义,探讨其组织特征和运行机制,针对其存在的突出问题,给出对策建议,对丰富现有社会扶贫模式的理论研究,为我国开展社会化的精准扶贫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