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人文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周易》,《周易》的人文思想集中体现于《易传》。分析《易经》成立的“设卦”“命名”“系辞”三阶段及其背后的理性思维进程,明确《易传》“人文”概念与文明教化观的思想内涵,可知《易传》主要理论贡献在于阴阳气化的宇宙生成论以及将《易经》象义思想发展为德性的观念;“象其物宜,观其会通”“天生人则,穷理尽性”“继善成性,进德修业”为其人文思想的三个基本面向。《易传》以观察自然现象作为发明义理、应用人事的依据,以人性的修养作为“人道”沟通“天道”、实现天命的根本途径,要求将人性涵养转化为道德实践,并由个人进一步推及家国天下。《易传》“理性的人文观”奠定了我国自古以来人文精神的基调,体现了富于中华文化特色的修养教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