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哲学产生以来,“必然”与“自由”作为一对互不相容、彼此对立的范畴,在哲学家、科学家之间持续争论、攻讦、共存、互鉴了两千多年。凡主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类事务)的存在和发展遵循着不可抗拒的必然性、规律性、趋势、命运的哲学,就是决定论;凡主张宇宙自然界(特别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运行、走势具有任意性、随机性、可选择性的哲学,就是自由意志论。决定论(必然)与非决定论(自由意志论)之间的长期对立、争论、批判、互怼,尽管从来没有定论,但直到今天,哲学家和科学家们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立场,尤其是在关于微观世界的“真相”和社会历史的“方向”这类问题的讨论方面。实际上,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作为哲学问题,是不可能导致孰真孰假的最终结论的。这一点,伊曼努尔·康德早在18世纪就道出了真谛:必然和自由这两个互不相容的论断之所以没有最后的赢家,不是因为它们当中的某一方是真的或假的,而是因为它们双方都是真的,它们各自都颠扑不破。康德的结论不能不使人类理性陷入尴尬。尽管如此,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的哲学争论仍然是富有积极意义的:它有助于人们放弃知识的独断论;它有利于锤炼、提升人类的理性和智慧的力量;尤其是,它对于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具有截然不同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