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心说”是中国古代文艺发生说的一种理念。它与“原道说”相比,突出主体心灵在文艺创作与构思中的作用,这种学说最早出现在《礼记·乐记》中,倡导音乐来自于内心的感发,区分了君子、百姓、禽兽对音乐的不同接受层次,具有文化人类学的价值。嗣后,魏晋六朝的文艺理论对“心物交融”的关系进行构建,至唐代开始,禅宗思想进入文学领域,启发人们从“心本论”来看待文艺现象,明代强调“童心说”的“心学”更是推动了此后一个历史时期内的启蒙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