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
  • 贵州省一级期刊
  •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第八期

再造“革命”:护国运动与革命话语体系重构及影响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辛亥革命前,随着西学东渐和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革命”概念从传统语境下的 “变革天命”,逐渐演变为追求民主共和、推翻封建专制的政治理念,其内涵既指向政权更迭的政治实践,又涵盖制度变革、社会重构等多重意蕴。然而,“二次革命”后,“革命”被污名化,“告别革命”成为一种共识。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在这一政治危机之下,护国运动应运而生,由此引发了“革命”话语体系的创新与突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一步深化了“革命”理论,不仅强调推翻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正义性,还注重革命的持续性和彻底性,致力于对整个旧制度进行全面改造,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梁启超等进步党人从主张和平改良转向支持革命,对袁世凯称帝进行严厉批判,重新诠释了“革命”对于维护共和制度的重要意义。护国运动也使社会舆论和民众认知发生转向,报刊杂志、宣传活动等成为传播“革命”思想的重要途径。“革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使命,重新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有力思想武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