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国文学批评史而言,除了“有文有笔”的文体辨析,“执笔为文”的书写体验及其衍生的系列话语,同样值得关注。或于篇成之际,或在书写之中,甚至发生在创作之前的“搁笔”,因中断了正常的“意—笔—文”结构而引起文人的普遍关注和深入思考。文献所见“搁笔”,主要包括诗文集中有关创作经验的文人自述与史传、诗话、类书中的文坛纪事两种类型。历代文人还将个体经验与集体记忆纳入“神思”“养气”“物色”“通变”等传统议题之中,从“笔固知止”到“变化争胜”,不断阐发“搁笔”之于创作、鉴赏和批评的独特意义,使其成为中国式创作体验与文学批评的一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