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央书店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涉足新文学作品的出版,总计至少45种。这些新文学图书大多以“编选为名,行翻版之实”,侵害了原出版机构以及作家的权益。但编选者在序或题记中对不少作家作品的评述精准,可作为研究作家作品的史料。加之以廉价的销售策略,客观上实现了新文学的底层传播。此外,对一些左翼作家作品的编选,也对当时的文化统制有所消解。正因为中央书店在20世纪30年代涉足新文学出版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使之在20世纪40年代初创办了《万象》(月刊),后来还邀请柯灵接编,为20世纪40年代通俗文学与新文学由对立到互融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