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
  • 贵州省一级期刊
  •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第五期

北宋中期洛学与王学文人群体七律的格局与新变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北宋中期的洛学文人群体与王学文人群体在诗学上各有建树,就七律创作而言,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特征。洛学文人群体七律创作上以邵雍和司马光为主,邵雍在七律体式与内容上有较大创变,特别是“口语化”倾向的“吟体七律”对后世影响较大;司马光、范镇七律皆以叙事写意为主,有明显“白体”七律倾向。王学文人群体中王安石七律成就最高,他的七律情、景、法并重,融典故入写景,推动了元祐宋调七律的成熟;王令的七律以古入律;彭汝砺七律风格多变;陆佃七律则偏于后昆体。总之,王学文人群体七律呈现多元化特征。洛学文人群体偏学术,王学文人群体偏政治,皆非以文学结盟,因此整体文学成就较苏轼的苏门文人群体不可比拟,但其在宋代七律流变史上的创变不可忽视。

关闭